当前位置:首页 > 谈歌论词 > 详细内容
文化积淀是词家的根基
发布时间:2017/4/19  阅读次数:10098  字体大小: 【】 【】【



——时春丽歌词品读随想
  
             吴广川

纵观当今词坛,有一个景观颇引人注目,即女性词家的崛起所展示的风采。她们各自用绚丽多彩的词作让词坛生机蓬勃,春意盎然。这些巾帼词家,我可以列举一长串名字,其风格各异的词作也可举出好多,可谓百花开放,争艳斗彩,一如牡丹绽放,国色照人;如桂花吐香,清韵醉心;似红梅傲雪,风骨惊魂。即或是一些不惹人注目的小花小朵,也让人读着舒心怡神。在这些女性词家中,北京词家时春丽的作品进入我的视野,留住我的目光。
一本收入她歌词三百首的《拂尘》摆在我的书案,其中有不少佳作让我品味再三,而联想颇多。就词论词,我谈一点读后的随感。
首先,入我心、醉我情的是她的一些乡愁诗。时春丽,这个老家在东北的70后的女子,出生在吉林洮南一个叫春华的村庄,也许由于家境的艰难,她高中没念完便出来打工了,先后在敬老院、驻军“八·一”招待所当服务员,又在乡政府当打字员兼经管站出纳员。她的父亲是一个文化人,深厚的国学修养对她影响熏陶很大。在她30岁那年,全国机构改革,她下岗了。2002年那个秋天,怀揣一个梦想,也为了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她毅然来到北京打工,成为北漂一族。10多年来,她凭着自己的文化素养,在文化公司当过文字编辑,在《中国贸易报》、《中国城市经济》杂志社当过记者,现成为《中国报告文学》杂志社特约作家。
      应当说,时春丽在北京的拼搏是成功的,但我想说,生活给予她的不仅仅是经济,在京城有了碗饭吃,最大的收获应是她这些年在北京的拼搏见闻:红尘滚滚,世事变迁,酸甜苦辣,人情冷暖,商海沉浮,荣辱得失,善恶美丑,真假难辨……社会是一座大学,在北京的拼搏中,春丽读到了在大学中学不到的东西。她学会写通讯、报告文学、散文、诗歌、歌词等多种文学样式,而且得心应手。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也是她歌词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源泉。离开故乡,离开那座“千年古城、百年府县”,离开清清的洮儿河和两岸的森林草场、苇风鸟鸣,离开亲人的关爱,纵然是在首都北京,时春丽的心有时也是寂寞空落的,她不时向那片生养她的土地眺望。这就是乡愁,是永远割舍不断的故乡情结。这种情结凝结成歌词从她的心中流了出来。请看《思乡》:           
每一次对话都不说想你,
我的眼里却总是充满泪滴。
繁华的都市从不缺少甜言蜜语,
试问还有多少人在寂寞里打发着空虚?
流浪的我像白云在天空飘来飘去,
不知道该把心灵安放到哪里。
一次次经历着风雨,
一回回放飞着希冀。
我多想乘风探询故乡的消息,
嗅一嗅烟火缭绕处的炊黍蒸藜。
  
每一次相见都不说想你,
我的心潮却总会泛起涟漪。
古朴的村庄从不缺少祥和安逸,
试想还有多少梦在憧憬中向远方飘移?
漂泊的我像孤雁在风中飞来飞去,
不知道该把思念寄托到哪里。
一次次短暂的相聚,
一回回长久的别离。     
我多想踏歌拥抱故园的草地,
听一听芬芳流溢处的莺歌燕语。
      说真的,读了这词,我是很感动的,有点想流泪,可能和我也出身在农村也曾在外地感受过思乡的寂寞和孤独有关,让我感叹的是春丽写的是如此深情而又如此诗意。她把自己喻为一片飘来飘去的白云 ,不知该把心灵安放在哪里;喻为一只飞来飞去的孤雁,不知该把思念寄托在哪里。这不仅仅是春丽,也是许许多多北漂青年共同的心声哦!字里行间隐含着无尽的酸甜苦辣,让人品味不止。这种乡愁、乡情在春丽不少歌词中都能读到:“站在泪水冻结的冰山上遥望故乡/我看到云的孤寂云的迷茫/走在消息被冷落的地方探问故乡/我听到风的呜咽风的歌唱/睡在城市粉饰的辉煌中梦回故乡/我抖落心的负累心的惆怅/醒在被喧嚣打扰的清晨思恋故乡/我回味情的甜美情的忧伤。”(《望故乡》)作者甚至想“化作嫦娥去亲近月亮,就算凄清至少每天能看到故乡的模样”。此心此情,怎能不让人心动?再品味这首《改变》:
数着年轮,拥抱单纯,
我还是昨天那个易感的人。
流水青春,几多温存,
断不出哪张笑脸是假是真。
樯橹疾飞,浪花失魂,
猜不出哪条舴艋载得动命运。
知交零落,知音难寻,
浮生幻渺似烟尘。
  
走出困惑,擦干泪痕,
我不是昨天那个迷茫的人。
笑看日月,静对星辰,
记不起哪段时光含怨带恨。
安之若素,于市如隐,
管它个哪片繁华鼓噪着晨昏。
晓风轻歌,紫燕低吟,
留与好梦总伴春。
文如其人,词如其人,从词中,我读出了春丽复杂的心境,品味文字后面的东西,那种沧桑,那种喧嚣和沉静,那种荣枯和淡然。环境的变化、命运的浮沉,冲击着春丽的心,也提示着她的思考,她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在风云变幻中变得成熟理智。“数着年轮,拥抱单纯,我还是昨天那个易感的人。”“走出困惑,擦干泪痕,我不是昨天那个迷茫的人。”是,不是,已把一个女孩子漂泊的人生、人生的沧桑道尽了。最后一句“留与好梦总伴春”,则让我们心清气暖,阳光明媚,一扫消沉。
      这种乡愁词,在春丽不少写情感的词中都有流露,如:“自从离开根的怀抱/只有风儿知道我的游踪。”(《寂寞的远行》)“有时候一个人躲在街角掉眼泪/偶尔望一望家园的方向。”(《游子》)“我像一只蝉饮露于秋风/看似要一鸣惊人/其实只为糊口/多少目光都向着前方/几人为这沙哑的歌声停留。”(《飘》)“那一年我背起行囊奔走他乡/你望落几树秋黄?/这些年我离家在外独自闯荡/你望断几度残阳?”(《愧对老爸》)。这些句子都是非常耐品的。
春丽遣词造句很奇巧,取材和选择角度也很独特,想象力很丰富,展示出她不同一般的创新意识,如这首《骆驼的眼泪》:
当我在沙漠里拉起马头琴,
把一曲心中的歌唱给母亲。
天上的白云好像也不再游走,
轻柔的风啊撩拨起我的衣襟。
有一只骆驼正向我靠近,
它的一双眼神复杂而深沉。
它静静地聆听这流水般的琴音,
莫非它和我一样在想念歌中的人?
  
当我在沙漠里拉起马头琴,
把一支最美的歌唱给母亲。
沉睡的胡杨好像也渐渐苏醒,
飞扬的沙啊粘染着我的愁痕。
那一只骆驼跪卧在沙丘,
它的两行热泪打湿两颗心。
它静静地倾听这驼铃般的歌声,
莫非它和我一样在思念最亲的人?
这首怀念母亲的词,依然是乡愁的感觉,但却十分别致。别致在作者把情感寄托在骆驼的眼泪上,这就大不一般了。歌词带有叙事色彩,采取拟人的写法,那骆驼成了作者的知音,这样内容和主题便超越了乡愁这个范畴,具有更深的内涵。那骆驼为什么要向拉马头琴的我靠近?为什么要掉泪?为什么要跪在沙丘?为什么要静静地倾听这驼铃般的琴声?这个在瀚海沙漠跋涉不止默默无闻忍辱负重的生命,它从琴声中听到了什么?骆驼也是有子女的,有亲人的,有悲喜的,它的泪水说明了什么呢?连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胡杨也在琴声中苏醒了……这是一首富有生命意识非常耐我们思索的词作,作者不直说,而是用意象引发我们思考,这种写法是大手笔、高技巧,我很欣赏这首有内涵的词,心灵为之震撼。
一首短短的歌词,足以看出一个作者的生活阅历、审美情趣、文化内涵。在时春丽的词作中,有几首文字很老道,选韵很独到,展示出她不同一般的创作水准。请看《伊人梦》:
风雨消歇,
谁在与眼泪作别?
折叠的心事随秋叶零落,
只剩下些许倔强在枝头摇曳,
仿佛还在等待碰撞一份不泯的热烈,
心,已瘦成半轮冷月。
  
蟾光流泻,
谁在将相思抛却?
黯淡的夙愿随清辉殒灭,
只留下一腔遗恨在红尘呜咽,
仿佛还在寻找前世那份未了的情结,
梦,已碎成一地纤芥。
一缕古典的雅韵,一丝流泻的蟾光,一片哲理的情思,一腔碎梦般的遗恨,若冷月,似落叶,撩拨着我的心弦。如果没有很好的古诗词修养,是写不出这等歌词的。作者选择了十三辙中的皆节韵,驾驭这个窄韵颇有难度,但掌握好,写出的歌词却别有韵味,如阎肃老师的歌词《雾里看花》,就选的这个韵,唱起来格外有味,而传唱全国。
再看这首《情难绝》:
幺弦激切,
唐时琵琶宋时月,
偏偏情绪今时泻。
微风拂漾,心似网,中有千千结,
沉恨细思,遣情伤,词有万万阕。
一字一滴泪,一泪一腔血,
万般恩怨弦上叠。
  
莺语呜咽,              
春时风景秋时乐,
偏偏闲愁此时约。
花寒懒发,身慵赴,行动步步歇,
季容易别,情难绝,落红片片缺。     
一叶一帘梦,一梦一怀雪,
万种离合无人解。
也用的皆节韵,依然古典优雅,诗意浓郁,富有文学品位。这类表现悲春伤秋,落红败叶,深闺幽梦,伊人憔悴的内容,选用这个韵是非常恰当的,也展示出一个词家的国学水平。
      春丽在许多词中都表现出她对社会对人生对世态的思考和剖析,随意拈出几句即可看出:
也许越是熟悉的地方越没有风景,
看了很久的面孔却依然朦胧。
美言里还有多少真诚?
酒杯里还有几许浓情?
  
也许越是热闹的地方越使人孤独,
住了很久的城市依然陌生。
拼搏中还有多少憧憬?
追求中还有几分淡定?(《浮城》)
这种冷静的哲理的眼光,犀利深刻的剖析,是一个真正词家不俗的歌唱。
春丽的创作有各种选题,各种风格,各种手法,各种文字,除了写乡愁,写亲情,写爱情,写世态,写春花秋月外,她还写过军嫂,写过留守儿童,写过伟人,写过屈原,甚至写过梵高,古今中外,大千世界,都在她的视野笔端,这正是一个词家成熟的表现。无需对春丽过多的褒奖,让作品说话,有《拂尘》在,有她的三百首歌词在,这是最有力的说明。
掩卷而思,我没有发现春丽的作品有半点浮躁之气,这对一个词家是最可贵的品质。她总是善于拂去心上的尘埃,呈现给读者的是诚挚,是深情,是意境的美,是文字的雅,是思想的深,是眼光的锐,是构思的新。这也正是我认为她是当今中国女性词家中的佼佼者。
春丽并不是大学毕业,但大学生研究生能写出她这个水平吗?我看难。她何以达到这个境地,我思考了好久,我的结论是她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思考与创作,一步步提高自己,超越自己。她的诗文受到张笑天、石祥、蔡丽双等名家的赞赏。我的朋友应忆航先生参与主编的《花港词刊》领当今词坛新潮而受人敬重,他在2013年《花港词刊》4季刊撰写的《唱着唱着花就开了——当代女词人作品专辑阅读印象》一文中评价时春丽的作品:“‘北漂’一族时春丽的词则是奔波人生的当下写真,一首《游子》很有镜头感,选择了街角、白云、站台、排队、地铁等意象,表现了在城市打拼人们的泪水、无奈与炎凉,并透出几分坚忍与倔强,结尾转换虽有点突兀,整体气氛浓郁感人。她的词有洒脱之气,会闪出独到的句子,有一种较开阔气象。”我认为这评价是中肯的。
春丽的歌词多次在《词刊》、《花港词刊》、《星坐标》等词刊发表。有的获了奖,有的变成声音飞翔起来。应当说是社会这座大学成就了她。读书,体验生活,创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成功是必然的。
春丽已步入不惑之年,这个年龄正是精力充沛、思想丰富、心智成熟的季节。在北京,这个激荡着时代风云、社会浪潮的大都市,春丽却能处变不惊,把握自己,不改初衷。她给我来信说:
“在这个物欲横流、浮躁功利的社会,写歌词能让自己心静气平。多年的漂泊,饱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诸多况味,就像一杯混浊的水,经过沉淀,可谓清浊分明。于是,自然而然地将所见所思淘滤成沙,在不惑之年不该单纯却依旧单纯的生命底色上,用切身的体悟,在心路历程上划出一条条明晰的轨迹”。我觉得这话说得很好。她又说:“在写歌词的道路上,有时也曾感叹,甚或动摇,因为这条路走得很艰难。歌词写出来只是半成品,接下来谱曲、歌者演唱、平台推出等还需要很多环节。歌词能插上音乐的翅膀飞起来是每个词作者的心愿,但如果不能实现歌词价值的最大化,那就将其视为一种安放心灵、沉静自我、陶冶情操的方式吧。自我欣赏、苦中求乐也不失为一种享受。如果说给自己坚持的理由,那是因为写歌词是在发现美、塑造美、传递美。说到底还是割舍不了,因文学已融入我的生命。读书、写作,已如同吃饭一样了。毋庸置疑,搞歌词创作天赋占了一定的比例,但主要还是靠知识的积累、生活的体察与生命的感悟”。我很赞成她的这个观点,把金钱功利看淡点,看轻点。我们的生存不是为了金钱和功利,而是为了我们的信念,我们的追求,我们的快乐。人生有偶然,也有必然,机遇十分重要,当你的歌词达到一个高度,会有更多的机会受到作曲家歌唱家音乐制作人的青睐而飞翔起来。我们应当向春丽学习:将歌词创作“视为一种安放心灵、沉静自我、陶冶情操的方式吧”。
2011年秋天,我在常州儿子家翻阅《词刊》,一册读完后,感觉有几首击动我的心弦,其中就有时春丽的《忆萧娘》:“燕双飞/柳微眠/惠风舞/百花欢/一梦千里清秋处/忽见玉楼闲窗影萧然/丝丝秋雨细如线/萧娘啊/是不是你把眼泪串成了串/放飞惆怅挂满天……”我当时写了一篇读后感《歌词美在何处》,发在了《词刊》十二期。那是和春丽的初识。一晃五年过去了,今天再读春丽的歌词,感觉又不一样。春丽的天赋、生活的积累、文化的内涵,让我刮目相看。她还年轻,努力下去,相信会大有作为的。希望春丽要有文化自信,认准方向,就坚定不移地跋涉下去。要好好地研究乔羽、晓光、阎肃、张藜等大家的作品,在写中学,在学中写,不断地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自己。我想对春丽说:江山代有才人出,你努力了,你也会成大家。相信大地不会辜负辛勤的耕者。
愿与春丽共勉。


《词刊》2017年三期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邮箱投稿:731283538@qq.comwlcikan@163.com 

网站管理: 晓达  电话:18600514919 建勇  电话:13715309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