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谈歌论词 > 详细内容
和青年朋友谈歌词创作
发布时间:2017/5/6  阅读次数:2329  字体大小: 【】 【】【




用形象说话,用情感抒发,用韵律传达,用哲理升华


           春播一粒种 ,秋收万担粮


                                    ---- 题记


晓达编著


    歌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或者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覆盖面很广,今天越来越被人们喜欢,可以说“无处不飞歌,无处不歌唱”。特别是年轻人更喜欢歌曲,他们不但爱唱歌,而且还要自己写歌。有歌必有歌词。这样,就有一个认识歌词基本特征、掌握歌词技巧的问题。

说起歌词创作很复杂,也很吃功,有的人写了许多年,也没弄懂歌词是什么。今天,我和大家谈谈如何写歌词,这里有的是我的实践、我的思考、有的是学习别人的,也有的是约定俗成的东西。如果说写歌词是画龙,技巧就是为龙“点眼睛”,这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还是从基础谈起吧:


第一节:歌词是被音乐同化了的诗


歌词是什么?我认为歌词就是歌曲要演唱的主体思想、表现内容,就是为歌曲准备的文学语言。
     歌词由于是诉诸于听觉的所以叫听觉艺术,也叫时间艺术,也就是说歌词是通过谱曲演唱给人听的。一首歌曲34分钟稍纵即逝,因此,来不及揣摩,应该一听就懂。尽管现在有电视可以走字幕,但是大多时是靠听的。那么,歌词和诗歌有什么不同呢?寻根溯源,歌词和诗本是一家,远在古代,歌即诗,诗即歌。从诗经到汉魏六朝的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大多是可以唱的。诗歌可唱,也是我国历代诗词、民歌的传统特色之一。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就出现了能阅读的诗和能入乐的诗,诗和歌词就分家了。今天,不但出现了一支歌词创作队伍,而且,还有一大批歌词爱好者,歌词理论队伍也在逐步形成、壮大。
    有些朋友不禁要问,如今的歌词从形态上和诗差不多呀?确实,歌词仍然具有诗歌的一些特点,有人就有这样的理论:“要把歌词当诗写”。我理解,“当诗写”是吸收诗歌的一些特点来增加歌词的审美,来为演唱服务。说到这里,你们就可以理解我的这一节的题目了,也就是说歌词曾经是诗,它具有诗歌的许多特点,而今天,说它是诗也只能是说被音乐同化了的诗。也就是说,这种具备诗歌特点的歌词,此时是一个依附品,是一首歌曲身体,而音乐才是翅膀,只有同音乐结合、同音乐重组、被音乐所同化才能飞翔,才能产生一种新的艺术样式——歌曲。此时,没有人说它还是诗歌或者另外的什么文学体了。恰恰能入乐的诗在被音乐同化之后,产生了一种新的意境,给人一种新的审美意境。
    说歌词是被音乐同化的诗,还因为这时的歌词已经具备被音乐同化的条件,而只能阅读的诗就不具备被音乐同化的条件,因此,也就不能称为歌词。



那么,被音乐同化的诗(歌词)什么特征呢?简言之可以概括以下几句话:主题集中,高度概括生活,形象鲜明,语言简洁动人。结构严谨,形式短小精悍,有节、押韵,朗朗上口、易记。
  
       第二节:歌词是声乐形式的文学素材



   声乐的演唱形式很多,因此,歌词的写法也受之制约。不同的演唱形式,需要不同写法的文学素材——歌词。许多人爱写歌词,但是,只能写一种歌词,就是独唱。有的人甚至不知道歌词还有其他种类。歌词有多少种类呢?这就必须知道声乐形式有多少种。我这里不是指的唱法(美声、民族、通俗、原生态),是指歌曲种类。
    歌曲类型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独唱、重唱、对唱、表演唱、小合唱、大合唱、组歌、交响合唱等。当然,决定这些形式主要靠作曲家。不过,歌词的基础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作曲者谱什么形式,大多时是根据歌词的主体、内容、篇幅、风格而定的。
    下面,我就把这些形式的基本特点简要作以介绍:
    独唱     顾名思义,一个人,一个声部的演唱。歌词要求直抒胸臆,抒情、舒展,段落句子可长可短,有时还可以按演唱者的条件而定。独唱歌词的例子很多,这里就不赘述了。
       齐唱     它是一个声部的歌曲,像群众歌曲、队列歌曲。歌词要求主题集中,篇幅短小,节奏性强。《打靶归来》就是这样的歌曲。
    重唱     包括男女声、男声、女声二重唱,女声三重唱,男声四重唱等。歌词要考虑写声部的需要,句子、字数不宜过长,对称性要强一些,写重唱选材时就应该有所考虑。例如:《山村好姐妹》青山绿水的好山村/这里有对好姐妹/一个叫红梅,一个叫春梅……这样的歌词显然是为女声二重唱写的歌词。当然,有时一个现成的歌曲也可以改成重唱歌曲。
    对唱     这是一种山歌的形式。一般是一个人对一个人,一组人对一组人演唱,有问有答。例如:《刘三姐》里大多都是对唱。《什么花开最美丽》女:我说那个一来,你给对上一,什么花开最美丽?男:你说那个一来,我给你对上一,开革花开最美丽……
    表演唱     是集唱、说、演为一体的形式。要求歌词有表演性,趣味性。例如:《库尔班大叔你上哪》、《八大员》等,就是这样的歌曲。
    小合唱     分男声小合唱、女声小合唱、男女声小合唱。这主要是两个声部的歌曲。为女声写的就要女性化强一些。为男声写的就要阳刚一些。歌词的写法和独唱、重唱的没有太大的区别。(例子音乐)
    大合唱     是若干人分若干声部演唱的一首多声部的歌曲。一般大合唱多为颂歌,因此,歌词要气势磅礴、豪迈舒展。要考虑各个声部的特点。所谓大合唱并不一定歌词就大,这样,反而画蛇添足。当然.大合唱有单曲式,也有多曲式,《祖国颂》是单曲式,《黄河大合唱》就是多曲式。只要研究一下,就可以学习到写这样歌词的要领。当然设计大合唱,特别是多曲式的是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力与音乐功力。
    组歌     是指在表现一个主题时,由若干支歌曲组成的歌曲。歌词要求的较严格,讲究布局、讲究起承转合。一般大多由阵容强大的专业队伍来完成。《长征组歌》就是典型例子。(冰雪组歌)

    交响合唱     这主要是以表现交响乐队为主要功能的歌曲。歌词在合唱中并不十分重要,这类的合唱也只有专业交响乐团才能胜任,但是,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基本特性。(清唱剧……)  


       第三节:歌词的体式与段式



   按歌词要表现的内容写成什么风格体,叫体式,写成几段叫段式。
       歌词按风格,可以分成格律体、自由体、民谣体、问答体。
    按性质,有抒情体、叙事体、回旋体、分节歌等。

    歌曲的段式,有一段式、两段式、三段式、多段式。


    关于体式1:(指风格)
    格律体     自然从格律诗而来,被谱成曲就是格律体的歌词了。毛泽东的一些格律诗大多被谱成了曲,显然这就是格律体的歌词。这种词被约束在固定格律里,讲究平仄,难掌握,写现代生活内容还必须要服从格律形式,这样本末倒置,青年人还是尽量少写。
    自由体     没有固定的格律,可长可短,可以按内容随意发挥,但是这个长也不是无限的长,这种自由体是现在人常用的一种歌词体式,许多的歌词都是这种类型。
    民谣体     这是民间口头文学形成的一种歌词体,自由、流畅,可写景、可喻情。《众手浇开幸福花》,还有当年一些歌颂红军的歌曲大多是这种文体。大家要注意,不要什么歌词都命名为“谣”,如:“家乡谣”,“绿水谣”等等,一定具备要谣体特点,才可叫什么“谣”。最近又兴起了“城市民谣”,现在很时髦的就是那首《成都》。
    问答体,和对歌、盘歌基本相同。它的特点在对歌中已经讲过,不再多说了。
  



关于体式2:(指性质)
   抒情体     也叫抒情性歌词。一般说,它没有更多故事情节,是抒发作者内心思想情感、生活和事物的。许多独唱、合唱都是这种文体。像《那就是我》、《祖国慈祥的母亲》都是很好的抒情体歌词。
    叙事体   歌词中有人物,有故事,有事件。主要还是写人物的思想情感。像 《兰花花》、《老房东查铺》等。五十年代由于词曲作者都是戏曲剧团的,所以,那时的叙事歌故事性更强些(例子)。以上的都是这种文体。


     除了抒情体、叙事体,其他的体式用的较少,在以后的章节里再涉及。

  


关于段式:
   段式,有以下几种:一段式   A式)整首歌词只有一段,或四、六句,或十几句。内容集中,情节统一,情感变化不大。例如:《骑马要骑千里马》戴花要戴大红花/骑马要骑千里马/唱歌要唱跃进歌/听话要听党的话。还有《志愿军战歌》、《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等都是属于一段体。
    两段式   AB式)不完全是指相同并列的两段,也许是一段歌词。主要特征是歌词分前后段,一般前面为正歌,后面为副歌。但是,由于中间情绪的变化,在谱曲时写成了AB 式,例如:《  太阳岛上》   A幸福的热望/在青年心头燃烧/甜蜜的喜悦/挂在姑娘眉梢/带着真挚的爱情/带着美好的理想/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 B幸福的生活靠劳动创造/ 幸福的花儿靠汗水浇/朋友们献出你智慧和力量/明天会更美好  。这首歌词,前八句为一个段落既A段,后四句情绪变化了作为副歌处理为B段。这就变成了两段式。还有本身带副歌的两段式和这个例子差不多,中间加一个衬词“啊”,情绪变化了,就成了两段式了。《弯弯的月亮》就是这种的段式。有时一段四句,在音乐处理时也可写成两段式,如《我爱北京天安门》。
       三段式     三段式是从一段歌词发展而来的为ABA结构式。或者ABC结构式。ABA,它的特点是一段A和三段的A句数、内容或者句子要相同。例如:《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第三段仍然重复的是这四句。  三段式ABC结构式的,例如《红旗飘飘》三个段落各不一样。
       多段式     这是指超过三段,每一段内容、情绪又都不一样的段式。因为,多段式歌词变化大,层次多,作曲的难度也大,一般很少有人写,这里就不讲了。        



第四节:完整地画好歌词这只凤


    我把好的歌词比喻一只凤,它给人飘逸、给人美丽、令人神往……歌词写好了,凤就活了。如何画好这只“凤”?让我想起了戏剧的结构特点——起承转合。别看只有几句歌词,也要讲究“起承转合”。歌词的结构方法,我想了这样几个字——立稳凤头、托好凤身、护好凤尾。也叫“起点要高、发展要新、收尾要精”。

    立稳凤头   (起点要高)这里主要是指确立好主题,写好开头。我们创作不能随心所欲,想哪写哪,一开始就必须确立主题。我们要写什么内容,要表现什么思想,这是歌词成败的关键。譬如,你要写和平题材,就要在这个大的范围中寻找一个突破口、一个切入点。有人用和平鸽表现;有人用鲜花表现;有人用歌声表现。你用什么表现,怎样表现?这里,举一个我自己写歌词的例子,我一直想写一个达斡尔族人热爱新生活的歌词,想了很久,最终定为写“敖包会”,起名《欢乐的敖包会》。(开始的时候,达斡尔举办的是敖包会,和内蒙的“那达慕”相似,近些年改成“库木勒节)。当时从哪入手呢?我在构思时决定从外向内写,从宏观向微观写,就是以小见大,结果成功了。(歌 )因此,要立好主题。说到这一点,还有如何写好开头的问题。歌词的开头一定要开门山,不能云遮雾罩,更不能皮(儿)太厚。开好头歌词就成功一半了,开头难写,关键是要对歌词的特点把握的准。《欢乐的敖包会》的开头看起来很平常,你细细的琢磨就会觉得这个头开的很好——“金马驹驮来流云一片/绣花袍落下彩云一片/小路上的姑娘和小伙/把美丽的夏日带到嫩江边。”这样写开头自然流畅,主题一下就带了出来。

托好凤身   (发展要新)这里主要是讲,主题确立之后,要写好内容,要表达好情感。这也就是歌词的发展段落,它像凤的脊背和肚子,一定要有内容。写法要精心铺排、句句连贯、步步深入为高潮做好铺垫。事实上,一首歌词的中心,主要靠这一段完成。我们的歌词在这里要具体、鲜活、典型、动人。还要把情感写透。例如:《再见吧妈妈》,这部分写的就很精彩——“你不要悄悄地流泪/你不要把我牵挂/当我从战场上凯旋归来/再来看望亲爱的妈妈”。中间短短的四句,无论内容还是情感都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折服。可见,要想托稳凤身,写好中段的开掘、发展很重要。《再见吧,妈妈》这首歌的开头四句——“再见吧妈妈,再见吧妈妈,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行装已背好,部队要出发”写得非常精彩,如果中间发展的不好,就像一个人得了大头病。开掘、所以,歌词中段发展的好,也像一个人一样,曲线就表现出来了。但是,也有这样的情况,前边的四句,接着就是副歌,这时,这前四句就包含了头和身两部分,更要合理布局。像《我们走在大路上》,就是这样的歌词。

    护好凤尾   (结束要精)我们在生活中常听到这样的话“脚底没鞋穷半截”,如果收不好歌词的尾,前面的一切都白费工。我这里说的是歌词要收得好、收得住,同时,还要有余音。一段体,最后两句很重要。两段体,副歌很重要。三段体,重复很重要,这是音乐的再现。无论是两段也好,三段体也好,在不影响词格的情况下,在相同的音乐格式里,歌词可以变化,可以出现飞来之笔。飞来之笔不但给歌词(歌曲)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还可以提升歌词的主题、情感。有一法兰西的歌词《鲜花与士兵》,是用咬尾的手法写的,一气呵成,给人留下悬念。“鲜花哪里去了/鲜花被姑娘采去了/姑娘哪里去了/姑娘被小伙娶走了/小伙哪里去了/小伙到军营里当兵去了/军营的士兵哪里去了/军营的士兵到前线去了/前线的士兵哪里去了/前线的士兵到坟墓里去了/坟墓哪里去了/坟墓被鲜花掩盖了”。请注意,如果没有这后两句,我们是不是会认为是玩文字游戏,耍贫嘴。可是“坟墓那里去了/坟墓被鲜花掩盖了”的出现,简直是让人叫绝。这就是“结束要精”。凤凰的尾翼是最美的,歌词的结尾也应该如此!


第五节:寻求口语化语言,增加歌词的艺术感染力
     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随着音乐文学的成熟,假大空、豪言壮语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假、小、空、套话依然没有杜绝,常用歌词200句的现象还在歌词创作中频频出现,歌词语言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何解决?当然要感受生活、感受时代、感受变革时期人们的心理活动。在感受中思考、在感受中采集、在感受中创造,使歌词接地气。认识歌词语言的基本特点很重要。这一节,我谈谈歌词语言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在歌词创作中多运用接地气、口语化的话题。
    要想做到歌词语言的口语化,我认为有三忌讳:1 、忌讳华而不实  2 、忌讳拖沓晦涩  3 、忌讳多种意象叠加 ;有三提倡: 1、 提倡开门见山   2 、提倡形象准确   3、 提倡深入浅出。
    毫无疑议,歌词和诗歌一样,都需要美的语言。然而,由于歌词受音乐的制约,它的语言和诗的语言就有了很大地区别了,有时看起歌词的语言很白,但是运用得当败而不白。歌词语言三忌讳,这是我的理解和认识,也许有偏颇。


1、忌讳华而不实。   其实,任何文体都忌讳华而不实,歌词尤其要注意。本来歌词的篇幅就很小,面似华丽,实为隔靴搔痒的语言再占去一些,这首歌词就废了。歌词的语言最忌讳形容词过多(并不是绝对的)形容词、装饰词多,就影响整个篇幅,影响音乐的主题、音乐的想象空间。举个例子,同样写茉莉花,初学者可能认为写的越“美”越像歌词。于是,就会写成“像白玉、像月光、像少女亭亭玉立,像棉桃、像朝霞、像白云飘向天际……”写了这么长的两句,也没露题。“皮儿”厚自然不必说,人们如在雾里,音乐的形象就更难抓了。可是民歌《茉莉花》开头就叫你嗅到了芳香——“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她”。这样朴实无华的歌词语言,一比一兴的民歌手法,确实立刻就使人闻到一股沁人的芬芳。这样的歌词很容易被音乐接受、被听众接受,是我们写歌词的一篇好范文。说到忌讳华而不实,并不是反对歌词的文学性,关键是用的好,用的巧。《好日子》中写了阳光的油彩,月光的水彩……生活的花朵等很漂亮的句子,不但没有影响歌词的内容,反而,还增加了歌词的审美魅力。为什么?因为语言用得恰当,此时已经不是形容词了,全成了动词。“阳光的油彩”而不是油彩般的阳光。“生活的花朵”而不是花朵般的生活。你们看,我说的是不是有道理。这就是说歌词的语言要平实,其实歌词中平实语言用好了“白话不白”。


          2、忌讳拖沓晦涩     无论是抒情歌曲还是叙事歌曲,简约、明快是它的基本要求。歌词不能写成“词报告”。一首词写成四段,每段十六句,从“猴子变人”写到信息化,这样显然不行。这里面有一个歌曲基本规律的问题,也有一个让听众真正听进去,记得住的问题。这就是听觉艺术的特点,决不能用歌曲代替政治报告。
    谈到拖沓还有一个词句过长、空洞,没有层次、没有语言分工,总也不入题的现象。用一句民间说法“磨叽”。晦涩,是指语言生涩、难读、难懂、难记、或者咬文嚼字,或语意含混,指向不明确。举一个例子:“我的行囊装满许多泡沫,我还有筐提包和锁”,再有就是生造词例如:“阳光渐茂”就是属于这种。


3、忌讳多种意象叠加   (也包括多种形象)一句或者一段歌词中的多意象是作曲的绊脚石,听觉的绊脚石,记忆的绊脚石。也就是说,它会使作曲者找不到准确的形象,听众的听觉找不到通道,记忆找到不到记忆点,例如:“村庄里的青青的小河水环绕绿色大的小山包,山包下的小草房还有鞋子里的沙砾空气里的麦芽。一个很古老的桌子一对很古朴的椅子以及一个杯子一种情绪”……这样的句子作为诗也许可以,作为歌词就不可,主要是没给作曲家留空间,没有考虑可唱性、可记性的歌词基本要素。

关于三提倡,因为篇幅的关系,我在这里不细讲了。举三个不同的例子来说明:“是你给我爱,爱向我走来”,这就叫开门见山地写法;“生活像一团麻,总有解不开的小疙瘩”,这就叫形象准确地写法;“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喜怒哀乐一时都到心头来。鬼也不是鬼,怪也不是怪,牛鬼蛇神倒比正人君子还可爱”,这就是深入浅出地具有哲理的写法。上述的例子就是写歌词提倡的写法,它的优点就是强调歌词的口语化。口语化使抒情酣畅,有利于记忆传唱;口语化情态生动,有利于提供情境;口语化亲近自然,有利于贴近听众。但是,口语化决不是浅薄。近些年来,一些歌词语言确实有了很大变化,总的特点是吸收了绘画和舞蹈的变形艺术,运用了节省喻体的写法。例如:“窗外两三枝樱桃,每年开一次喧闹”,“心灵是快乐的自治区”以及上述提的《好日子》的歌词等等。这些语言或意识形象化、或形象意识化、或意象重组化,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再有,(特别方文山的歌词出来后,就出现了后现代派、新古典派词风。许多作者把唐诗、宋词揉进了歌词组成新的语言。这就改变了现实主义与传统叙事和抒情的语言方式,把新诗的一些特点吸收进来。这种歌词用老“典”、新“典”开始多起来了。何为老典,像“欲穷千里目”、“几度夕阳红”……何为新典,像“涛声依旧”、“雾里看花”等等。当然用好了都会给歌词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关键还是要有自己的发现,不能只是模仿别人的,借用别人的。

但是,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句”与“篇”的关系,就是说有的歌词有些句子还不错,但是有句无篇,也就是说只注意用好词句忽略了整篇的布局。再有就是有篇无句,一首歌词整篇没什么毛病就是没“词眼”,因此,也不精彩。有时“词眼”就是歌词,就是“情感内核”。再说一点,就是不是什么语言都可以入词都可以演唱的。有的语言从字面上可能很漂亮,用到歌词中,特别是唱出来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例如:镜子,多么好的意象,多么纯净的语言,但是唱出了就是“精子”,“精子”。所以,一定选择可以唱的语言。



        第六节:用色彩、声音、装扮美丽的歌词



我们掌握了歌词的基本属性、掌握了歌词的种类、掌握了歌词的体式、段式,接着,就想把歌词写的更好,这里面除了需要大量的实践,有些成名词作家的经验不可忽视。这一节,我给大家讲一讲如何在歌词的语言中用好色彩、声音。
    我讲歌词语言中运用好色彩,是一个写作手段的问题,关于歌词特色中的民族色彩、地方色彩、时代色彩、是另一个话题,在这里就不涉及了。
    色彩是歌词美丽的时装
   一首好的、能给人留下印象的歌词,除了主题、情感、哲理之外,歌词语言中能适当的运用色彩,也是成功的一个因素。我曾把歌词比作凤凰,色彩就是它的羽毛、它的时装。怎样在歌词中运用色彩呢?这就是说,我们在写歌词时,要选择有颜色的语言,这样,写出来歌词自然会艳丽、生动。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在这里举几个例子:像《祖国颂》在气势磅礴的词句中突然出现“高粱红,棉花白”,十分夺目。像《回娘家》“身穿大红袄,头戴一支花”,一下子就把喜气带了出来。还有“天空出彩霞,地上开红花”等等,由于歌词中有颜色,内容、形象都丰满起来。我自己多年的创作也在努力地做到这点,例如:《生长牧歌的地方》——“好蓝好蓝的一条大江,好绿好绿的一片草场”。例如《红灯红》等都是遵循这样的原则进行创作的。说到歌词中的色彩,有的是明写的,有的即使没有明写,由于选择了带有色彩的形象,也给人一种色彩感。像《希望的田野上》“十里荷塘十里果香”。像《祖国正是花季》“花满江南/花开塞外/祖国啊祖国/你是花的大海/红梅吐蕊/ 唤醒新春/杜鹃烂漫/ 千姿百态/花汛奔去花潮涌来/万紫千红是你青春的风采”。你看,这样的歌词是不是有色彩呢?!
    声音是歌词流动的意绪
   我们知道,歌曲的形态一直在抑扬、扬抑、或平缓或跳跃中行进着。为了使旋律流畅、鲜活,歌词一定要提供这种条件。在歌词中选择有声音的语言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它可以使歌词运动起来,跳跃起来,使歌曲在一种活跃的环境里向前发展。不但如此,它还可以使演唱者与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让人们随着音乐漫步在自然的景观中。形象、真实的歌词,特别是民歌更是如此。还是举例子说明,像《全世界人民心一条》“胜利的旗子哗啦啦的飘,全国人民欢呼地动山摇”。像《那就是我》“我思恋故乡的小河,还有河边吱吱唱歌的水磨”。像“小雨淅沥沥”等很多都是有声音的歌词。


说到选择有声音的语言,大多是指动性比较强的词句。有些词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出声音,由于动词用的好,仿佛使我们听到了声音像“海浪把战舰轻轻摇”、像“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推开波浪”、像 “夜空中传来口哨/声声悠扬,长长的一段旋律/牵着一个银色的月亮”……。总之,带有声音的语言在歌词中运用的得当,会增加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还是应该从表现内容出发,能用则用,不要勉强,更不要画蛇添足。    


第七节情感内核——歌词之灵魂
  
  歌词的主要功能就是要通过抒情来赞颂美好事物,赞颂美好生活,来愉悦人们身心,陶冶人们情操,给人以审美。
    歌词抒情的方面很多,像儿女情、父母情、男女情、战友情、事业情、家乡情、鱼水情、祖国情、英雄情……然而,无论抒什么情,都要找到情感的内核。什么是歌词的情感内核?说起来很抽象,但是又很具体,就是在歌词中最能表达情感深度的精华部分及语言。
       怎样才能作到这一点呢?我想,在创作时解决好三个问题:1、抓准动情源     2、找准动情点     3、结好动情尾。
       在题材确立之后,首先一定要找好动情源。要认清什么样的情节能打动人,能让作曲家激动,能让听众感动,并且能发展下去。举一个例子,《我们是朋友》这首歌词开头的四句“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以诚相见心诚则灵/让我们从此是朋友”抓的很好!是一个歌词的动情源,一句“千里难寻是朋友”,就把情煽起来了,就令人激动了。人们期待往下听,这个源头,就会带出许多的内容来。接下来就要找准动情点.于是,又出现了“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多少新朋友/变成老朋友”。这两句是歌词的主题、是词眼、也是动情点,能表达歌词主题深度,因此叫感情内核!这个情感内核,也是作者在最激动时刻获得和抒发的最强烈地感受。动情源叫人激动,动情点就应该让人感动了。这时已经到了该急转直下的时候了,于是,歌词开始收尾,也就是结好动情尾。后两句“天高地也厚/山高水长流/ 愿我们到处都有好朋友。”恰倒好处!有了这两句歌词就完整了。说到结好动情尾,也要处理好“火候”。也就是说在听众已经被你煽动的十分动情时不要再拖下去了,要戛然而止!这个时间一定不能过长,过长了反而减弱了动情点的爆发力。俗话说的好,见好就收,还会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认识到,情感内核是动情点,实际是由动情源、动情点、动情尾三个部分组成,缺一不可。这时我们也会理解为什么说情感内核是歌词的灵魂。
       我们知道了上述的观点,怎样才能作的更好,下面我再给大家讲一讲歌词抒情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在歌词中一定要有我。只有把我融进歌词,歌词的抒情更真实、更动人。也就是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这是情感问题,也是一个技巧问题。许多歌词都是站在第三者或旁观的角度去写,有的好像在教育别人,有的好像在观赏风景,指手画脚,这显然不行,必须是你去唱、你去抒情,抒你的情。
       歌词中要有我,就是一定要以第一人称去写,好的歌词都离不开我。只不过有时是“小我”,有时是“大我”,有时是“明我”,有时是“暗我”。通俗歌在这一点作的最好。举一些例子大家就会更明白,我们翻开歌本或者去mtv找歌 ,从歌名上就一目了然。例如:《我的祖国》《我的大东北》《我不想说再见》《我的根在中国》《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告诉你》…… 当然,也有一些表面没有我,其实里面含了一个我。例如:《绿叶对根的深情》《沟里的妹妹梁上的哥》《想家的时候》《心中珍藏一片爱》…… 由此可见,歌词中的我是抒情的切入点、辐射点、是歌词创作中的绝对真谛。


     这里还要再说一下,既然 歌曲的主要功能是抒情,抒情,就有一开始就要走入人心,播响人们的心弦。

     因此,皮不能厚,要开门见山。

             你看,《朋友》的歌词“千里难寻是是朋友...”。一看《北大荒人的歌》的歌词“第一眼看到你,就把你爱在心里...”等等。

       有人写歌词,总怕写的不美,因此,要铺垫 要形容,这是歌词的大忌。

歌词就那么几句,一定要按一个意象,一个主题来写,一定要节省素材。

形容词多了,意象罗列多了,就会绕,给旋律带来麻烦,就会数歌词而不是唱歌词了。

  

          第八节:流行歌曲歌词的基本特征

             流行歌曲中的歌词,大多以“小我”出现,所表达的内容思想和感情,多以平白如话、直抒胸臆的方式出现,少有形容以及过多地修饰雕琢。近年,散文式、无韵体的甚至完全口语化的歌词也有出现,使流行歌曲的艺术增添了新的样式。人们对流行歌曲的这种无韵脚现象提出了许多质疑,有人感到这种“离经叛道”对于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文化简直不可思议。有人还认为,已经到了粗制滥造的程度。也有人认为,歌词既然是歌唱体,无论有韵无韵,只要有人谱,有人唱,只要能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不要去指责它是否押韵。这些人还也指出,押不押韵不是绝对真理等等。我个人认为,流行歌曲的歌词也还是要押韵,大多数歌词还是遵循歌词的基本规律与基本要求的,例如很受大家欢迎的《弯弯的月亮》、《黄土高坡》等等都押韵。确实,有些不押韵的,不押韵的歌词可能和写歌词的人不懂辙韵有关。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认识流行歌曲的歌词,我把近些年学习的体会进行了整理,看看这是不是流行歌曲歌词的特征。
        流行歌曲的歌词,确实和传统的歌词有所不同。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规律,自己的特征:
          一、它有宣泄性   从流行歌曲诞生的那天起,宣泄性就是它的主要特点,特别是一些摇滚乐歌曲更是如此。流行歌曲从引进到自己创作一直在宣泄着。宣泄不是贬意,它可以起到健康和治疗的作用。能够利用歌曲来宣泄是社会的进步。
          二、它有煽情性   流行歌曲写情最真实、最细腻、最透彻、也最能打动人心。说它的煽情性,一是指它的内容而言。流行歌曲以写情见长,所以抒情就有基础,煽情就自然而然,毫不用“炒作”。说它的煽情性,还指歌曲形式的本身。这种歌曲就像煽情的机器,有众多的狂热者追随其中。煽情性强化了流行歌曲,流行歌曲有煽情的本事。
          三、它有时尚性 说它的时尚性,是指它变化的速度、是指它对潮流的把握,流行歌曲充满流行色,劲吹流行风,对社会生活,对年轻人的心态反映相当灵敏,相当快捷,因此说它有时尚性。
          四、它有多元性   这是指它的内容和手法,而不可忽视的是它多重于价值观念的表现。价值观念是社会发展在人们生活中的体现,重于表现价值观念,决非指经济而言。它是指人们从心理到形体、从存在到成长的一种追寻、一种取向、一种自我表现、自我寻觅、自我叫卖……最近这首《成都》就代表了一种生活在城市底层人的价值取向。
          五、它有平民性   流行歌曲已经变成寻常百姓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不管你承认与否,它每时每刻都渗透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它实实在在是平民百姓离不开的调味品、调解剂。说它的平民性还有一条,那就是“不管春夏与秋冬,躲进小楼成一统”,“不管东西南北风,我自吹一风”。它很少涉及“大我”而重视“小我”。它不做表面文章,而重视和表现人们真实的心理状态。
          六、它有哲理性   流行歌曲虽然最讲直抒胸臆,虽然最讲娓娓道来,在它的歌词中也经常出现一种发人深省的警句名言。虽然是在普普通通中隐隐现现,却充满了哲理性。这些带有哲理的词句还会被一些商人、文化人、学生、甚至政治家接受。


说到这里,我还是要强调一下,其实,有许多流行歌曲的歌词文学性以及深刻的意蕴还是不错的,还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其表达的意象、意境十分浓郁。如《弯弯的月亮》的歌词:“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又如《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现又回到你面前……”这两首歌的歌词,无疑是文学品位颇高的上乘之作,可以说是诗化了的语言,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流行歌曲中这类有一定艺术功力的歌词不少。

除了以上,我个人对流行歌曲的理解之外,我在这里简要地介绍一下女词人纤寒对流行歌曲歌词的论述与理解。她认为:

A、歌词注重意境的营造和画面的唯美

方文山的《青花瓷》,打破了大陆歌词传统的写作手法,他擅于“拆解语言使用的惯性,重新浇灌文字重量,赋予其新的意义,纺织出新的质地”,他的词风被喻为“后现代新词风”。其创作的词中充满强烈的画面感和浓郁的东方风,文字独树一帜,天马行空纵横驰骋信手拈来不拘一格的思维方式,让人耳目一新,他的歌词作品促发了音乐创作的另类革命。……《青花瓷》也堪称中国风的典范,方文山笔底下营造出的优美的意境和唯美的画面,并不总停留在某一处,而是时空交错,场景多变,即使把每一句单独剥离出来,都是令人玩味的,致使每一句都保留着新鲜感。

B、歌词擅用大胆而合理的想象

有的流行歌词,想象力之大胆令人叹为观止、深深折服。以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为例,这首歌曲自推出以来便“势头强劲,连连取得骄人佳绩,不仅在诸多音乐网站的试听量创下了最短时间内突破千万的奇迹,……我想这样的成功绝对离不开歌词的功劳: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读过中学课文的人都忘不了那篇旷世优美的散文《荷塘月色》,不言而喻,这歌词的作者一定是受了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的感染和启发,在这里,荷塘不再是普通的荷塘,而是“我们”曾经在此相爱过的荷塘,处处充满美丽的回忆和淡淡的忧伤,心爱的人不知去了何方,“我”仍然像一只鱼儿在这方荷塘里痴痴守候……这首歌词的意境也很美,相比方文山的歌词,虽多了一些语言使用的惯性,但它那大胆的想象却是令人拍案叫绝的,

C、歌词敢于颠覆传统的思维模式

是狼就一定是凶残无比的,是猪一定是愚笨肮脏的,是老鼠一定是可恶至极的——这就是传统的既定的思维模式,然而在一些异军突起的流行歌曲里,他们敢反自然之道而行,敢做传统的叛逆者。中国流行乐坛里最早挑战传统的歌词大概算齐秦的《北方的狼》: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凄厉的北风吹过/漫漫的黄沙掠过/我只有咬着冷冷的牙/报以两声长啸/不为别的/只为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

这首歌的歌词其实很短,作者以狼自喻,表现了孤独、桀骜不羁的形象和向着目标一往无前、执着追求的决心,在现在看来,这样的歌词已经很普通了,然而,在八十年代,这首歌一出,来自四面八方批评的声音便不绝于耳:狼天性凶残,怎么可以被美化呢?还居然以狼自喻,还居然大唱特唱,狂扫流行歌坛,这人性不会泯灭了吗?……习惯了世界上不是好人就是坏人的思维定势的人,习惯了循规蹈矩的文化教育的人,自认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都毫不客气地对这首歌进行口诛笔伐,然而不管人们怎样的抨击,这首歌是唱红了。这首《北方的狼》就是走在当代流行歌坛反传统前面的先驱。


再谈一点,现在许多人写歌词喜欢用“典”,即用古诗词中一些名句,但是,一定要用的恰当,一定要为主题、内容服务。再有,用的“典”不能太近,例如,人家刚创作出来的像“涛声依旧”你就拿来用,而且用的不伦不类,就是“照猫画虎反类犬”了。



         第九节:关于行业歌曲歌词的创作



   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大变革的时代,必然出现符合这个时代的歌曲创作趋势,行业歌曲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这些歌曲散发浓郁生活气息,闪烁强烈时代精神的行业歌曲,不但可以弘扬企业精神、振奋职工情绪、宣传厂、店、校的风貌,不但为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建设发挥作用,同时也增添了歌曲的多元化,繁荣了音乐创作。这些年,我被“捉”去写了很多行业歌曲的歌词,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一章,我就谈谈怎样能写好行业歌曲。
    应在行业的差异中寻找歌词的个性       为了不使行业歌曲千人一面,大同小异就要努力写出个性。一个企业有一个企业的精神,一个学校有一个学校的校风,一个部门有一个部门的宗旨。写作时要从细微入手,去体验、去思索。有些行业从表面看没有多大区别,实际区别很大。例如,炼钢和炼铁同是冶炼行业就不一样。饭店和旅店同是服务行业也存在差异。职业学校和一般学校都同属教育还有区别。还有,同一种行业由于所处的地域、拥有的企业家素质、效益不同,就会形成独特的环境和氛围。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会对职工的思想意识、品质意识产生影响。这样,就形成不同的厂校之风、企业之精神、行业之特色。因此,一定要扑捉到个性,这是关键。当然,写这类歌曲也有一个领导意图的问题,这不难,关键是你写的要标新立异,写好了他就会认可。
    应在行业的行为中寻找歌词的可唱性     一些行业歌曲常常出现或写一些标语口号、警句,或者单摆浮搁的写企业精神,十分干巴。也有的歌曲,写行业的生产流程、生产数字、发展沿革。还有的还专拣时髦词去写,例如“团结是我们的力量,创新是我们的追求,改革是我们的动力”……没错,这些话是我们共同的认识,但是,不一定是行业独有的精神!这样的歌词就是被强行谱曲,也不能打动人。其实,歌曲创作的一些艺术手法同样适应行业歌曲,也要情景交融,也要以景喻意,也要煽情。另外,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的基本要素,所以,我们在写行业歌曲时要靠形象说话。不能把领导的工作报告摘几句,凑个韵脚,然后再把当前报纸上的词句加一点。确实,有的人一写东西就抱回一摞报纸,回家去找去抄。为此,找出最能代表行业特点的景、物、声音、色彩以及生产工具。把这些做外壳去包容行业精神,就会有血有肉、就会自然、就会形象、就会生动、就会产生乐感。讲到这里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传唱的《我为祖国献石油》其实是一首很好地反映石油战线的行业歌曲,它没有空洞的口号,也没有生产过程,它以第一人称“我”出现,亲切而自然地把庞大的石油大军浓缩在一个普通工人身上。它唱出了石油工人的豪情壮志和独特追求,使人感到既有特点又不陌生。石油工人爱唱,大家都爱唱。再有《爱我中华》其实也算是一种行业歌曲,乔羽是给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写的会歌,这里除了“健儿英姿勃发”以外,没有过多的写运动会的主题、内容、过程。一句“爱我中华”就写出了运动会的实际意义。由此可见,行业歌曲歌词的创作一定要找到“精华点”,然后,把词中妨碍情感发挥和妨碍音乐发展的多余枝蔓剪掉,由简入蘩、化蘩为简,让音乐的因素贯通全词,才能入乐、传唱。

  

第十节:让时尚中多一些传统的因素


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流行歌曲,喜欢这些歌曲中的时尚语言、时尚意识、时尚风格。于是有些人认为,流行歌曲可能就是这样,现代!现代!超现代!

  在时尚冲击传统的今天,传统文化自然也受到流行时尚快餐式文化的冲击。加上多媒体的普及,使年轻的一代从审美理念上发生转变。这种转变,无形当中促使很多传统的民族音乐失去了受众。应该说,从欣赏或者从一个审美的侧面,无可厚非。然而,如果去写这样的歌曲,无论是歌词还是曲调,你就不能这样认识了。那么,是传统好还是时尚好? 是要时尚,还是要传统?我要讲的是,在我们进行歌词创作时,要时尚也要传统。要时尚是时代发展,审美多元的需要;要传统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让歌曲更加民族化的需要。,其实,无论是什么国家的歌曲、什么风格的歌曲,都不是“天外来客”,创作也不是空中楼阁,都有滋生和养育它的土壤。基本曲调都是来自于本民族。因此,一定让我们的歌词中多一些传统文化的因素。

说到这里,我们不免回忆一下,过去曾经流行的港台歌曲和我们内地的流行歌曲。《又见炊烟》《小城故事多》……《黄土高坡》、《回娘家》……无论是歌词还是曲调都蕴藏着浓浓的民间、民族特点。听《又见炊烟》,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夕阳下的田园风景;听《黄土高坡》,我们可以看到一幅黄土高原的纯朴画卷。《回娘家》就更不用说了,就是一个民风、民俗的真实写照。我想,也就是因为这些歌曲中具有传统的文化基因,所以更贴近人们、更贴近生活、更有平民感,因此流行。你能说这些歌曲不时尚么?

许多年轻的朋友,都喜欢周杰伦演唱的歌曲。也一定会说这才是现代的、流行的、时尚的流行音乐。那么,我就从他的歌曲中的歌词谈起:

先看看《牡丹江》这首歌 。 歌词是这样的:弯成一弯的桥梁/倒映在这湖面上/你从那头瞧这看/月光下一轮美满/青石板的老街上/你我走过的地方/那段斑驳的砖墙/如今到底啥模样/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谁在门外唱那首牡丹江/我聆听感伤你声音悠扬/风铃摇晃清脆响/江边的小村庄午睡般安祥/谁在门外唱那首牡丹江/我脚步轻响走向你身旁/思念的光透进窗/银白色的温暖洒在儿时的床/牡丹江弯了几个弯/小鱼儿甭上船咱们不稀罕/捞月亮张网补星光/给爷爷下酒喝一碗家乡/牡丹江弯了几个弯/小虾米甭靠岸咱们没空装/捞月亮张网补星光/给姥姥熬汤喝一碗家乡。这里边的小桥,湖水,圆月,老街,静静地依傍着牡丹江,一幅平和宁静的乡村画图,伴随着风铃声,在“我”的记忆中摇曳。是不是我们都可以找到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和意象。

     再说《青花瓷》     首先这个歌的名字就很传统。歌词中蕴藏的传统文化因素就更多了: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瓷器,起源于中国,传播于世界,它饱含着中华民族工艺、书法、绘画的精髓。其中歌词,青花、檀香、烟雨、锦鲤、汉隶、宋体,又会使我们走进传统文化的长廊。

我们说时尚是追潮流性的,因此时尚是受追捧的,受追求的。而传统是定向性的、传承性的、延续性的、蕴藏性的,你不注意,你不重视,他都存在。两者在当前歌词创作中仿佛相互抵触,其实,只要处理的得当,他们并不矛盾。

但是,我还是要强调一下,由于方文山的影响出现了一种”新宋体“、”后现代派“的创作潮流,有些人不论些什么主题、什么内容都开始”用典“。我不反对用典,但是一定要用自己找到的、贴切的”典“。不然就重复别人或者”因典害意“了。

这就叫“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

以上的例子,是不是可以说明我的观点,是不是对青年词人有一定的启发呢?!

这次讲座共计十讲,到此就结束了。我再强调一下,讲座里的观点有的是我的经验,有的是歌词界几代人的共同财富,希望这些东西能给爱好歌词的年轻人有所启发,对促进歌词的创作、创新有所帮助!愿歌词的“词丝”们,对歌词的爱更“痴实”,把对歌词的爱情进行到!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络词刊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邮箱投稿:731283538@qq.comwlcikan@163.com 

网站管理: 晓达  电话:18600514919 建勇  电话:13715309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