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推荐 > 详细内容
谈如何为自己的歌词诊脉
发布时间:2017/5/30  阅读次数:1892  字体大小: 【】 【】【


阡 寒

  
很多歌词,在写成之初也许自己会相当满意甚至是自鸣得意,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加深,创作技法和心智的不断成熟,当多年以后,再回过头去审视自己以往写的那些歌词,会愕然发现,当年让自己得意满意的歌词,现在看来竟是错漏百出,令人汗颜,不忍直视。很多事情往往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写歌词也是一样,当一个人局囿于自己的视野、格局、固定的思维模式和写作方式,便品悟不出自己作品的好坏,也无从改起,经年累月下来,歌词写作水平总是迟滞不前。

都说好歌词是改出来的,其实改的过程就是个历练的过程、自我修复和自我提升的过程,每一首歌词写好,都需要为它诊脉,到底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毛病在哪里?那么,该如何为自己的歌词诊脉呢,首先,必须熟知了解歌词的各种病症类型。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创作的切身体会,总结出自己写的歌词主要有如下几种病症类型:


一、无病呻吟型
这种类型歌词在我初期创作的歌词里比重较大,而情感类的歌词占了多数。为何?因为很多情感类歌词在创作时是因写而写,并没有切身的经历和体会,真个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导致内容东拼西凑、东拉西扯,总是绕不开爱啊,痛啊,愁啊,泪啊……却没有细节,没有具体抒情对象,凭空发些感慨嗟叹,缺乏内涵和实质的意义,更不可能把人眼泪感动一滴下来!还有就是受网络口水歌的影响,这类歌词玩的是一种文字游戏,不外乎是憔悴、疲惫、眼泪、玫瑰、受罪这些词。我在2011年曾写过自认为非常美非常好的一首歌词《我像一只蝴蝶那样爱过你》:
繁华的路口浪漫的邂逅/月光她照亮了今生的守候/致命的温柔付出了所有/却等不到你给的天长地久/我像一只蝴蝶那样爱过你/爱得那么憔悴那么地累/说好了一起飞/飞越红尘的重帏/却怎么飞也飞不出爱恨的轮回//
寂静的街头冷冷的分手/月光她踩碎了今夜的清愁/滑落的泪水无法作挽留/才一转身就让思念白了头/我像一只蝴蝶那样爱过你/爱得那么孤独那么地美/说好了一起飞/飞越千山和万水/却怎么飞也飞不过沧海的伤悲。

蝴蝶是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吟哦对象,古有庄周梦蝶,今有歌曲《思念》里的“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还有林夕作词王菲唱的《蝴蝶》里的“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责怪……”也许是受了毛阿敏和王菲唱的这两首歌的影响,我觉得蝴蝶是一个很美的意象,当时想描写的是“爱而不得,爱过后无奈分手”的这种情感,于是就搜肠刮肚写了这首《我像一只蝴蝶那样爱过你》,在这里,“你”是虚构的一个人。当时写成这首歌词,曾让自己激动万分,对歌词里诸如“一转身就让思念白了头”这样的句子很是自鸣得意,当时急于想出一本歌词集,竟然想用这首歌名做书名,谢天谢地,后来因为一些缘由没有出成,竟至一放就是五六年!老实说,直到现在我自己也弄不明白蝴蝶的爱到底是怎样的爱?一想到这我就头涔涔汗潸潸,连自己都闹不明白的歌词,肯定谈不上是一首好歌词!


二、词句陈旧型
词句陈旧是很多写词人的通病,我自己也不例外。由于从小所受的教育,主流歌词看的多唱的多,无形中习惯了主谓宾这样的文字表述方式,虽然四平八稳找不出错误病句什么的,但是在文采方面就大打折扣,容易落入人云亦云的俗套,比如下面这首《江南丝竹》:
曲水流觞婉转了谁的情肠/满垄花香芬芳了谁的梦乡/半个月亮勾住了谁的过往/几许相思停泊在谁的岸旁/梦回江南穿越多少时光/翩翩少年转身鬓发已成霜/一对新燕寻到旧时花窗/一曲丝竹谁仍在为你弄响//
清歌悠扬唱出了谁的怅惘/箫声喑哑吹出了谁的忧伤/转轴拨弦谁成了谁的过往/轻拢慢捻揉碎了谁的心房/梦回江南穿越多少时光/翩翩少年转身鬓发已成霜/一对新燕寻到旧时花窗/一曲丝竹谁仍在为你弄响//

咋一看这首歌词还不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但是细一推究就不是那么好了,首先,这些个比拟不是很新鲜,不是能让人眼前一亮觉得惊艳的,似乎人家也都能想到这样的句子,远没有达到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步,还有像“……谁的……”这样的句式实在被人用的太多了,整首歌词似有物象罗列之嫌,深处的内涵的感人的东西少了。“半个月亮勾住了谁的过往”这句似曾相识,原来是周杰伦《菊花台》中的句子:“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明显的是拾人牙慧了!这是我2010年写的歌词,当时很想写一首关于江南丝竹的非常唯美的歌词,可怎么苦思冥想都找不到满意的切入点,勉勉强强写出这首歌词后,连自己都不满意,连自己都不满意的歌词,肯定也不是什么好歌词。


三、词句不精练型

词句不精练和词句陈旧是两个概念,词句陈旧主要指不新鲜,或陈词滥调,或拾人牙慧,而词句不精练也许在立意和新鲜度上有可取之处,但辞藻堆砌、或拖泥带水或拖沓冗长,明明用七个字可以表达的意思却要十几个字,明明用两段体可以叙述完整的事,偏偏要三段体,用词多余、累赘、浪费!  


四、生拼硬凑型      
生拼硬凑往往发生在为写词而写词的时候,看似天马行空,却是内容散漫,走到哪算哪,只是一些凭空发的感慨,或是把一些前后缺乏关联的句子硬按到一块凑成一首歌词,让人看的云里雾里,看每一句都觉费劲,要让人捉摸老半天,心底纳闷这到底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以我写过的一首《红尘叹》为例:
明镜落尘埃,脂粉被灰埋/绝美的容颜转身变苍白/春去春又来,花谢花又开/孤独的月光仍在天上徘徊/鸳鸯与蝴蝶,红尘共翩跹/年年岁岁花相似思念多少载/青山依旧在,百川入东海/爱恨情愁成云烟空留下感慨//
明镜亦非台,何处惹尘埃/难解的谜题世人仍在猜/春天为谁来,花儿为谁开/孤独的月光谁解她的情怀/痴痴又怨怨,红尘一声叹/岁岁年年人不同万事已更改/日暮苍山远,芳草其漫漫/秋月春风且笑看浊酒饮畅快//

老实说,现在看到这首词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想当年本来是想发点诸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之类的感慨的,无奈肚里没货倒不出,以至东拼西凑,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写出来的东西实在不知所云。放眼一望,熟悉的句子俯拾皆是,像“春去春又来,花谢花又开”、“青山依旧在”、“百川入东海”、“明镜亦非台,何处惹尘埃”、“岁岁年年人不同”、“日暮苍山远”……直接引用了古诗词或俗语里的句子,当时还洋洋得意自以为博学多才,殊不知这是写歌词的大忌!一字不变地把人家的句子搬过来,这跟抄袭何异?虽说是古人写的东西,却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再直接引用照搬人家的,毫无新意可言!


五、选材不新型
选材不新是歌词作者普遍遇到的问题,也确实是个难题,选材选对了,往往歌词就成功了一半,然而做到这个谈何容易!网络上有很多同名的歌曲,一搜呼啦啦出来一大片,都让人搞不清楚哪首是谁的歌了。某一题材如果已经有人写过,特别是名歌手唱红了的,一般是难以超越的,你再去写同样的题材,同样的题目,就大没必要了,也许你觉得自己的语句、切入角度各方面都高人一筹,也很难突破。就拿我写过的一首《雨巷》为例:
轻轻的,油纸伞飘过来/遮住她的秀发她的脸/谁曾见过那美丽容颜/长长的叹息,墙外落花一片/雨巷,雨巷/寂寥的雨巷/惆怅,惆怅/故乡的惆怅/丁香花独自开放/寂寞在春光里彷徨/她为谁芬芳,为谁感伤//
悄悄的,江南雨飘过来/打湿遥远梦中的思念/谁曾见过那美丽双眼/淡淡的愁怨,石板青苔蔓延/雨巷,雨巷/静默的雨巷/想望,想望/悠长的想望/丁香花依然开放/芬芳在岁月里消散/谁为她留恋,为她浅唱//

戴望舒的一首《雨巷》不知拨动了多少人心中的乡愁和对江南对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的的向往,我一直为这首如此美的诗歌不是歌词不能入曲传唱而遗憾,我想把它改成一首可以谱曲传唱的歌词,于是就有了上面这首《雨巷》,这首歌词写好后压箱底已经整整四年了,刚写成时也是激动了好一阵子的,可是放了一段时间后看看又不尽如人意了,到网上搜了一下,原来江涛大哥早就唱过《雨巷》,还有别人的好几首或同名或同题材的歌,原来是我孤陋寡闻了!


六、内容空泛型
内容空泛型的歌词往往出现在一些主旋律的题材上,这类歌词难写,因为离自己太远,不了解,没实质的接触,没有深入,创作靠凭空想象,如此一来,就只能是泛泛而谈,写出来的大多是一些套话废话空话大话,丝毫打动不了人。2010年我曾经写过一首《最亲的人》:
你的双手抚平我心中的伤痕/你用真情温暖我漂泊的灵魂/一句热切的话语/一串执著的脚印/奔忙的身影都是为了百姓黎民/你是我最亲最亲的人/血液浇铸的爱比山高比海深/天塌下来压不断我们紧紧相连的根/心手相牵你让我懂得生命里的感恩//
你的双手擦去我脸上的泪痕/你用真情呼唤我孤独的灵魂/一个关切的眼神/一颗滚烫的爱心/奔忙的脚步总是忘了自家的门/你是我最亲最亲的人/舍生忘死的胆惊天地泣鬼神/地陷下去摧不垮我们大无畏的精神/众志成城你让我懂得人世间的最真//
说实话我的身边没有这样的人,也未遇见过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有吗?肯定是有的,但因为没有深入基层,没有生活,没有实践,没有体验,这样的歌词就属于为凑歌词的数量而闭门造车造出来的了,诸如“天塌下来压不断我们紧紧相连的根”、“地陷下去摧不垮我们大无畏的精神”、“血液浇铸的爱比山高比海深”、“舍生忘死的胆惊天地泣鬼神”就纯属口号和大话了,大而无当,大而缺乏细节,肯定是不行的。
以上六点是我总结出的写歌词常见的几种病症,熟悉了这几种病症,就可以一一对照为自己的歌词诊脉了,自己所写的歌词的毛病到底出在哪里?有没有无病呻吟?有没有拾人牙慧?有没有生拼硬凑?语言新不新?角度奇不奇?立意好不好?如果有,就要对自己的歌词毫不留情地开刀,大刀阔斧地修改,有时候修改歌词真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往往我们知道自己歌词的毛病,却是不知道从何改起,往往费尽心血写成的作品最后被全盘否定被扔进了废纸堆。有时候在写歌词的过程中有些地方会拿捏不准,考虑了好几个方案琢磨了好长时间,最后勉强填个词上去,怀着侥幸的心理以为可以蒙混过关,结果拿给别人看的时候人家一眼就瞅见了这几个地方,提出异议的也恰恰是这几个地方,无奈又要硬着头皮重新推敲。
其实歌词写的是一种感觉,音乐的韵律感,文学的质感,音乐文学相契合的美感,每个人的感觉不同写出来歌词的风格也各异,有时候这种感觉实在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看各人的天赋造化如何了,譬如一个句子里为何这里一定要用这个词?为何这个句子放第一段不行一定要放第二段?具有音乐文学天赋的人凭感觉就觉得应该是这样,就算跟缺少天赋的人进行了技术分析人家也未必能听懂,当一位词人具有了这种天赋再加上后天的努力,歌词一定会越写越好。
时间是最好的检验师。功力不够、火候未到自然写不出好歌词。写好一首歌词后不妨先放一放,少则几个月,多则数年,有些当初不满意的歌词不要轻易丢弃,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磨砺,也许某一天突然灵光一现就能改成令自己满意的歌词了。比如前面那一首《江南丝竹》,在放置了数个月后,某天我突然来了灵感,一气呵成就改成了这样:
梦里水乡,江南情韵悠长/年少时光,微微水波荡漾/渡船头上,依稀半个月亮/笛声惆怅,风中落花飘香/乌篷船轻轻摇晃/摇近你昨日模样/淡淡的红妆,羞涩的脸庞/那一曲丝竹里谁将琵琶弹响//
一对新燕,飞回旧时花窗/翩翩少年,转身鬓发染霜/几许相思,停泊杨柳岸旁/箫声喑哑,多少泪流成行/乌篷船轻轻摇晃/摇远了水边月亮/淡淡的忧伤,美丽的过往/那一曲丝竹里谁将老歌吟唱//
修改后的新词舍弃了“……谁的……”这样常见的句式,又把抒情主人公回忆里的“你”放了进去,意象更加集中,主题更加明确,内涵更加深刻,画面感更强、情感更加饱满,回味更加悠长。
歌词虽小,写好却实在不容易,一个词人的歌词风格特点往往和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经历过的情感、以及视野格局、语言的驾驭能力、思想境界情趣尤其是文化内涵底蕴和艺术修养息息相关。一切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歌词写好的大家大都是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尽管市面上充斥着各种粗制滥造千篇一律无病呻吟的歌词,但是对一位严格要求自己的优秀词人来说,要让自己的每一首歌词都是精品,要让歌词像诗一样具有内涵和意境,要让每一首歌词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邮箱投稿:731283538@qq.comwlcikan@163.com 

网站管理: 晓达  电话:18600514919 建勇  电话:13715309264